歡迎來到深圳市來科信科技有限公司網站!
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深圳APP開發 > 新聞資訊 > APP開發資訊 >

        已閱讀

        深圳APP開發公司需要敏捷開發嗎

        來源:www.bqtao.cn ?? ?? 發布時間:2017-08-25
        深圳APP開發公司、軟件外包公司等等,都是以接項目的形式開發一個又一個項目,那么,敏捷開發適合APP開發公司、外包公司嗎?


        敏捷開發,是一種從1990年代開始逐漸引起廣泛關注的新型軟件開發方法,是一種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一種軟件開發能力。它們的具體名稱、理念、過程、術語都不盡相同,相對于“非敏捷”,更強調程序員團隊與業務專家之間的緊密協作、面對面的溝通(認為比書面的文檔更有效)、頻繁交付新的軟件版本、緊湊而自我組織型的團隊、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的代碼編寫和團隊組織方法,也更注重軟件開發中人的作用。
        在一個APP開發公司里,團隊還在生死線上奔波的時候,敏捷究竟帶給了我們什么。
        市場的拓展要求的是客戶合作的精神,但是在合同談判的環節里,又得考慮很多自身利益的因素,敏捷宣言中強調了客戶合作 over 合同談判,可是現實之中,不得不去平衡這兩邊的關系。舉幾個簡單的場景,合同還沒簽署,客戶希望你能幫他們一起整理產品需求文檔;客戶撕毀合同,不履行合同條款,同時希望你可以理解;客戶在合同范圍之外提了一些需求,希望你可以滿足;從服務客戶的角度上來說,好像我們都應該想辦法滿足他們,但是回歸到自身,如果不懂得拒絕和選擇,結果只能是把自己累死。
        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客戶合作就是滿足客戶的一切需要,想辦法為客戶提供價值,可是往往卻發現,客戶也未必就是那個全知全能的上帝,堅持自我有時候往往會顯得更重要,客戶合作不是一味的遷就,也不是在任何時候去討好每一個人,理解客戶內心的愿望,然后找到一個可以使雙方都獲得收益的方案,用你的專業和影響力來引導客戶,以達成與客戶的合作。
        市場中的外包合同,幾乎都以固定價格為主,對需求和時間都有了嚴格的限定,這也導致了傳統的外包項目多半都是以瀑布的模式進行管理,而我們則在固定價格合同的基礎之上,嘗試了一些新的交付模式和合作方法,把迭代的概念引入到外包項目的交付中,同時通過把一個合同分拆成多個小合同的方式,基本保證每個合同的交付時間不超過一個月,以此來實現對客戶需求變化的積極響應。
         
        案例一:
        2016年中,在和一個客戶進行了兩周的溝通之后,完成了合同的簽署,當我們在組織人員,準備進行交付的時間里,卻發現客戶的首款遲遲沒有到賬,大約在我和客戶繼續溝通了幾次之后,客戶的聯系人和我溝通,表示老板另外選擇了一家供應商,因此想終止和我們的合同,但是卻不想承擔合同里的違約責任,這件事情在后續的交涉過程中顯得異常艱難,而且最后我們也沒有收到違約款,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。
        在隨后的過程中我自己也一直在反思,我們一直在提倡客戶合作,但是客戶并不僅僅只是你所對接的那個聯系人,一個企業客戶里有各類各樣的人,不同的人掌握了不同的話語權,也有不同的訴求,正如我們交涉的客戶,和我對接的聯系人很信任我們,希望由我們完成他們的軟件交付,但是客戶的老板卻希望以更低的價格來購買一套現成的系統。
        當客戶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而是一個個實際的個體的時候,客戶合作并不僅僅是給他們交付價值,而是需要了解客戶中每一個個體的訴求。
         
        案例二:
        今年年初在溝通的一個項目,客戶方是一個大公司里孵化的早期創業項目,產品還沒有上線,前前后后溝通了五六次,過程中我發現,每當我拿出一版原型的時候,總會激發出他新的想法,并且希望加入到原型和設計之中,這樣的場景想必很常見,如果接收客戶的想法,那么帶來了便是項目工期的延長,如果拒絕,則可能失去這個單子。在贏單和輸單的風險之中,我們平衡了很久,最終冒著風險,去和客戶溝通把項目做成多期的意向,因為我們不希望把一個可以兩個月快速交付的項目,變成一個半年的龐大的怪物。
        在與客戶的溝通過程中,我們盡力的以快速迭代和交付價值所帶來的優勢進行解釋,并幫助客戶梳理了核心的業務流程和應該在早期建設的內容。在過程中我發現,當你在一個領域表現的專業的時候,你可以通過你的專業來贏得客戶的信任,并引導他們同意你的請求,很多時候客戶合作并不是一味的討好和遷就,而是給予你所在領域的幫助。
         
        研發&交付
        在敏捷中,最為適用的便是研發和交付的環節,一套完整的Scrum框架基本可以適應大部分的實際工作場景,我們嘗試過兩周的迭代、也試驗過一周的迭代,不管哪種方式,其本質的核心是用戶價值的交付,用更貼切的話來說,便是滿足當下客戶場景的可工作軟件。
        很多時候,產品做成什么樣子往往是由產品經理來把控的,在敏捷中,我們經常會提到用戶價值,但是卻沒有人會解釋用戶價值到底是什么,很多時候,用戶嘴上說的很多時候未必是他真正想要的內容,“我們要做一個APP”可能只是老板開會時提到的一句話;“這個產品一定要功能強大”可能只是為了做出一些政績給老板看;“我們要做一個電商平臺”可能是因為公司剛剛投資了一個這樣的項目,當你真正了解了客戶需要的背后的上下文以后,你才知道用戶價值的本質是“用戶內心的渴望”,是內心深處的“我要…”。這個渴望可能是做好他的本職工作,可能是維護自己在公司的地位,可能是配合公司的戰略發展,當了解到用戶背后的愿望時,你才知道如何正確的幫助他實現最大的價值。
         
        再聊聊看板,之前一直使用leangoo進行團隊的任務管理,但是發現大家除了同步一些文件以外都不愿意登陸,而當產品文檔比較少的時候,一個QQ群的文件共享就幾乎已經搞定了,于是在痛苦和糾結之中我猶豫了一段時間,終究還是順從了團隊的想法,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工具去完成合適的工作就好。
         
        有人會說,你們沒有站會、沒有看板、也沒有各種meeting,那還能算是敏捷么?我只能說,我們只是選擇了那些我們適用的流程和工具,而把更多的時間交給了頻繁的溝通與軟件的開發。
         
        敏捷的核心是四句宣言:
        個體和交互 over 流程和工具 。
        可工作的軟件 over 面面俱到的文檔 。
        客戶合作 over 合同談判 。
        響應變化 over 遵循計劃 。
         
        在敏捷宣言的基礎之上,我總結了一些更具體的內容:
         
        個體和交互
        客戶的訴求和客戶負責人的訴求很可能會不一樣。
         
        了解客戶、市場、銷售、運營、研發、產品、設計、測試、財務的種種術語和他們思維的邏輯,對彼此領域的了解是建立良好溝通的基礎。
         
        客戶合作
        了解你的客戶內心真正的訴求,和他們做朋友。
        堅持自己的立場,而不是被客戶牽著走。
        平衡客戶和自己的利益,共贏才能持久。
         
        響應變化
        以迭代的方式快速交付產出。
        頻繁的和每一個人溝通,了解他們的近況和思想的變化。
        預先識別出一些會導致變化的風險,提前準備一些預案,別總想著見招拆招。
         
        在小型的深圳APP開發創業團隊中,項目管理的過程幾乎無法以Scrum所設計的那樣順利進行,而場景的擴充和復雜化,導致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游離在Scrum之外,這時候唯一可以繼續指引著我們進行決策的,而與此同時,我們也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,以適應新的環境帶來的種種問題,樹木是自然生長出來的,而不是設計出來的,而最好的團隊也同樣如此。

         
        APP開發 網站開發 產品設計 微信公眾號 APP開發公司 用戶體驗 APP運營 微信小程序 產品經理 網站設計